为拔智齿竟要敲下一块骨头?关于智齿的8个疑问大起底!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1-17 17:18:59

稿件来源:Snow 果壳

明知自己长了智齿,坚信“不痛不拔,放任自由”,直到有一天突然脸肿得像馒头,张不开嘴、食不下咽、夜不能寐。见到牙科医生后,他说了句“等炎症消除后再拔”。

这么大岁数了还长牙,不仅痛,而且竟然要拔掉?智齿到底是怎么回事?

人在多大的时候会长智齿

智齿就是人类第三磨牙,位于口腔最里面,从正中门牙往后数的第八颗牙。它是发育、萌出最晚的牙齿,通常在4~5岁时形成牙胚,随后逐渐发育形成牙齿,一般17~25岁左右萌出,此时人的生理、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,因此俗称“智齿”。

 

 

智齿丨图虫创意

实际上,智齿与智商高低无关,拔智齿并不会降低智商。

为什么有的人有智齿,有的人没有智齿

在只能撕咬生肉的原始时代,我们的祖先需要依靠更多磨牙来咀嚼,但是随着食物愈加精细,我们不再需要强大的咀嚼功能,颌骨便逐渐退化缩小。而牙齿的退化相对滞后,缩小的颌骨无法正常容纳所有牙齿,因萌出空间不足,智齿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阻生,有时口内可见,有时埋伏在颌骨下。

 

智齿被阻生的不同状态丨Harbour Pointe Oral Surgery

完全埋伏在颌骨下的智齿,肉眼看不到,需拍摄X线片才能看到。多数人都有1~4颗智齿,仅少部分人没有长智齿。

智齿非拔不可吗?

不一定!

幸免于拔的智齿,是这三类。

上下智齿能够完全萌出并且咬合正常,发挥咀嚼功能。

完全埋在颌骨里与世隔绝,不会伤害邻牙,不会压迫神经,没有不舒服的智齿,可长期定期观察。

缺失磨牙时,智齿经评估可以通过正畸牵引等方法来替补缺失的牙。

以下几类智齿,一律建议拔除!

反复智齿冠周炎:智齿萌出不全,牙冠与牙龈形成盲袋,极易藏污纳垢,导致周围牙龈反反复复红肿胀痛,并伴随口臭熏天。严重时可能会引起间隙感染,张不开嘴,还得多挨刀。

 

 

A处为智齿,B处为牙冠与牙龈形成的盲袋丨Wikipedia

 

 

箭头所示处为盲袋,容易积存食物碎屑和细菌丨 Wikipedia

智齿蛀了:智齿位置靠里,与邻牙间易食物嵌塞,清洁困难,智齿或邻牙易龋坏,严重时蛀到牙神经发炎,牙痛难忍,夜不能寐。

智齿长歪了:智齿向前倾倒可以顶坏邻牙,严重可能导致邻牙牙根或周围牙槽骨吸收,两颗共赴黄泉。向口腔侧壁和舌侧倾倒的智齿则容易摩擦颊黏膜或舌头,引起溃疡或其他病变。

 

智齿向前倾,顶坏了前面的牙齿丨作者供图

无稳定咬合关系的智齿:当智齿对面没有牙齿对咬时,便会自由萌出伸长。与邻牙高低不平地排列,容易造成吃东西塞牙缝,智齿继续伸长还会出现咬合干扰、反复咬破对侧牙床,甚至引起颞颌关节不适。一般建议早期预防性拔除。

出现颞颌关节疼痛等颞颌关节不适。

口腔正畸时,为了给牙齿排齐腾出空间,有时需要拔除智齿。

 

 

给你看看我的牙套

当智齿压迫或骑跨在下颌神经上,可能是引起神经痛的病灶牙

智齿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,严重时可能需要截骨。

有没有可以暂时缓解智齿疼痛的方法?

最好去医院里进行局部冲洗,上药消炎,可配合使用消炎药、止痛药和漱口水。同时日常注意维护口腔卫生,待消炎后尽早拔除智齿。

拔智齿痛吗?

打麻药时会有些疼痛,拔牙过程中在麻药的加持下一般无疼痛感,但能感受到牙被撬动的力量。

现在多提倡“微创拔牙”。各类微创器械不断发展,如磨牙的高速涡轮手机、超声骨刀等,基本替代了曾经的骨凿锤子,能更轻柔地将牙分块拔除,少去骨,尽量做到创伤最小。去骨去的是下颌骨。有些智齿没有完全萌出,部分埋在下颌骨里,需要割开牙龈,把上面的骨质去掉一部分,才能取出来。

 

 

高速涡轮手机

微创拔牙术后的疼痛和肿胀较轻,创口感染风险低,愈合较快。当然具体情况还是与牙齿位置、拔牙难度、医生技术水平相关。

拔智齿会瘦脸吗?

人脸下半部分宽度主要由下颌骨决定,特别是下颌角宽度与凸度,而拔智齿并不会使颌骨缩小,所以,瘦脸,不存在的!

感觉拔掉智齿后脸变小了,可能是拔牙后脸颊的肿胀较明显,消肿后,给人一种脸变小了的错觉。还可能因为拔牙后几天饮食清淡,饭量减少产生的减肥效果。

拔智齿会让旁边的牙齿松动吗?

正常情况下拔智齿不会使邻牙松动,但若因长期食物嵌塞、炎症刺激、智齿紧挨邻牙等因素导致两牙中间牙槽骨缺失,此时智齿相当于稳定邻牙的一个支架,拔除后可能会出现或加重邻牙松动。

拔一颗智齿大约要多少钱?

整体上来说,下颌阻生智齿拔牙费用较普通拔牙要贵很多,在数百至数千元不等,拔牙难度越大,费用越高。不同地区、不同医院间价格各有高低。

所以记得定期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,一旦智齿出现问题,赶紧拔掉!

参考文献

[1] 张志愿,俞光岩,口腔颌面外科学,第7版,人民卫生出版社

[2] 张东星,微创拔牙及口腔门诊小手术实用图谱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

[3] 于世凤,口腔组织病理学,第7版,人民卫生出版社

[4] 皮昕,口腔解剖生理学,第7版,人民卫生出版社